■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李星零
随着新学期到来,越来越多博物馆以博物馆教育的新政策为契机,在思路和模式上进一步推陈出新,使得馆内实践活动在探究、互动、体验等角度上设计得更为科学、有效。同时,进校类的博物馆研学课程呈现增长趋势,这一方面得益于馆校联动有所深入,另一方面也和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有所关联。尤其是,多家博物馆紧贴建党百年这一大主题,多措并举开展“红色课堂”、走进贫困地区振兴乡村等研学活动。
厦门科技馆 针对目前馆校合作及教育内容上面临的一些问题,厦门科技馆在新学期对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分析与划分,并整合社会需求及多方教学资源推出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首先,在受众学生上面进行课程的纵向设计,划分低、中、高三个年龄层次。针对低龄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兴趣或者以某个任务为主线,在过程尽量以观察、提问、互动为辅助。针对中龄段,以跨学科思维能力作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针对高龄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发现、质疑、实验、验证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其次,在面向学生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横向设计,第一层“课标”+“展品”,完全适用于学校进科技馆的校外教育课程;第二层以“课标”为主,馆内缺乏对应展品,提供配套科学盒子适用于进校园上课,以弥补课堂教学趣味性低、知识巩固性低的问题;第三层以“展品”为主,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但在教材之外,适用于冬夏令营、学校订制课程及科馆日常针对散客的“深度看展品”活动。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 在课程、团队、活动三方面并举推新。 一是做好红色研学课程开发工作,依托炎陵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株洲市委党校老师及当地党史专家,深入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持续顺应新时代文旅融合趋势、推动探究博物馆研学旅行健康发展路径,打造更多精品研学课程与线路,不断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二是积极探索青少年德育教育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改进讲解内容,提高讲解水平,针对青少年研学团队采取前坪统一解说,学生们带问题进馆参观的新模式,调动学生参观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三是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炎陵红色故事,红军标语博物馆宣教队伍多措并举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开辟“红色课堂”,邀请当地党史专家上党课;宣教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在博物馆内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共同构建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无锡博物院 无锡博物院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创新,如“行走”系列研学旅行也属于比较新的尝试,实践效果非常好。在新学期,无锡博物院将开发第二期“行走”系列研学旅行线路(市外篇),把其他省市的优质文旅资源当成教科书是未来无锡博物院研学旅行的大方向。以“馆内小课堂,馆外大课堂”作为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传统一日游的研学时间延长至两天一晚,通过和其他省市文博单位的合作,提供高质量的博物馆研学服务。此外,开发“吴地文明”系列云课堂。这是基于无锡博物院品牌研学课程“吴地文明”系列AR课程内容研发制作的H5数字资源,使之可以赋能在手机端、PC端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终端直接观看学习,内容上根据课程配套的读本内容,辅以相关图片、语音讲解、互动答题、小游戏等展示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流量传播的优势,实现无锡博物院系列课程在互联网上的全平台推广。
上海电影博物馆 2021年,上海电影博物馆针对学生群体将推出一系列科普研学活动。一是紧贴“电影”与“红色”两大关键词,为建党百年发声。与中国电影博物馆联合举办第二届童声传情活动,在第三届心绘电影海报设计大赛将接棒“童声传情”。二是推出“小小电影玩家”系列科普研学课程,依托上海电影博物馆科普影视资源,结合丰富馆藏展项与展品,聚焦“电影”科普主题,在SFM博物馆学院科普研学框架下,充盈《电影百科·微课堂》体系,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以生动活泼的演绎方式,辅助丰富的教具及实操项目,取代刻板的“一对一”教授模式,以“玩”带“学”,传递电影背后的科学知识。三是新增“电影×儿童”系列电影鉴赏讲座、“电影百科微课堂”系列电影科普讲座,从线上到线下,围绕“电影”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四是小小讲解员职业体验活动从孩子的视角,解读馆藏解读电博,寻找可以代表电博发声的小讲解员。
四川博物院 受新冠疫情影响,馆内未出现像往年一样学校组织的大型团体参观学习,而是以社会机构组织的研学小队或家庭团队为主;与往年相比,四川博物院对到馆师生的接待压力减小。但是,四川博物院依托馆内文物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计划2021年暑期前推出课程与活动:以四川汉代文物为原型,制作原创绘本,推出“学龄前儿童巴蜀文化探秘导览”活动;开展“三区三州未成年人博物馆线上课程”,让深度贫困地区师生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互动的形式了解广博的巴蜀文明;针对特殊人群(听障、视障),选取川博15件明星文物,开展“特殊导览线上实景课程”,满足特殊人群对公共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实现文化均等化。另外,四川博物院将根据即将开展的临展进行一系列亲子类社会教育活动,川博“小小讲解员”“巴蜀书画兴趣班”“蜀绣班”等品牌活动将视疫情陆续开启。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计划从两大方面开展活动。一是丰富参观内容,在场馆灵活开展研学活动。近几年,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共开发课程4门,研发研学所需教具近10种。今年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为丰富参观内容,提升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对参观内容和形式重新进行整合。对于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将有针对性地将部分研学课程内容穿插在参观过程中,利用互动教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参观,提升代入感;对于零散“家庭式”参观,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在参观接待处摆放适合自学的研学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二是整合博物馆教育资源,进入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学校云课堂开展知识宣传讲座。博物馆专门制作了学生版科普教学PPT、动漫作品等,通过中小学校云课堂在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并在学校发放趣味互动宣传品,比如知识小魔方,趣味拼图等;由于博物馆场馆面积有限,为保证研学课程高质量开展,研学课程偏向于小精班。为了让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到课程中,兰州市地震博物将携带科普教具,进入学校开展研学课程,扩大课程受众面;深入挖掘防震减灾文化内容,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防震减灾这一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如最新推出了“震字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古代大地震”等知识内容。
中国文字博物馆 今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如既往地开展进校园活动——“我爱甲骨文”专题教育活动。在今年疫情形势好转的情况下,文字馆会计划开展馆内研学,有望在暑假或下半年。另外,中国文字博物馆参与教育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汉字精神励少年”。该馆预备走到农村,走进红色革命基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要走进一些贫困地区,如延安、四川,去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