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机构音视频编辑真实状态披露
张聪聪 | 2021-05-18
收藏

随着新技术演进,出版编辑工作被赋予更多新的外延,图书产品需要探索与大流量传播模式结合的内容传播方式。有声书、讲书产品、播客、直播、短视频、长视频……音视频编辑已成为出版机构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次出版业人情报告专题,我们邀请出版机构的音视频编辑或兼职担当视频编辑角色的出版人,分享日常工作流程,呈现360度的工作状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视频编辑

1.您是专职还是兼任视频编辑?做过哪些产品?

2.举例描述出版机构视频制作工作的流程和日常状态?

3.图书展示、宣传等相关视频,策划制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文字编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当下多数出版人已了解直播、短视频策划等业务,预测一下未来出版社编辑的工作模式?

近来,一个“我叫陈书山”的视频号在出版人朋友圈小火了一把。该账号推送的图书短视频采用真人出镜的剧情向设计,受到较多关注。于是我们特别去了解了一下谁是“陈书山”。

以电影效果制作表现书籍视频

陈禹坤(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A1:我是兼职担任视频编辑的,本职工作主要是电商运营。我们这个团队是“实验性”的团队,现阶段都是社里比较有想法的年轻人组建的一个带有研究和学习性质的小组。当然,成员也都有本职工作。团队中有三位轮流担任组长的工作,我是其中之一。组长需要制定每月、每个号的视频拍摄和发布计划,统筹视频的制作以完成计划。以《天台风云》这条视频为例,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电影的方式来拍摄书籍视频。在此之前,视频号的每条播放量大概在两三千左右,这一条播放量涨到了7000多。这一次视频制作成为视频号“我叫陈书山”的转折,后续视频都将用电影制作的效果来表现。

A2:我们运营的号有好几个,但是内容和风格都不一样,也算是在摸索中学习吧。“咔咔君的一天”是我们第一个尝试并坚持做下去的视频号,形式是个人荐书。因为内容和拍摄方法相对简单,所以前期只要讨论选定本期视频推荐书,视频编辑拟定视频内容(包括文本)就可以进行单机拍摄了。而“我叫陈书山”则比较困难。前期需要确定主题、拟定剧本、选定演员、选定拍摄场地、制作分镜头剧本,然后才能进行拍摄。后期的剪辑和调色也相对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重新配音。棘手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到了拍摄日,演员突然不愿意在选定的拍摄场地进行拍摄了。因为拍摄场地是公共区域,演员也是我们社里的前辈,到了实地可能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只能重新选拍摄场地,想办法布置场景。经过大家的努力,出来的成品效果还是不错的。

A3:要注意相关的广告法以及传播相关规定,中间也会有涉及到二次传播的问题,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其次就是一些意识形态和表述上的问题。和文字编辑不同的是,视频编辑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性规划,就是在剧本编写之前,视频成品的大概样子就要出现在脑海里了。而文字编辑大多是陈述性的,是线性的。我们会根据需求和视频内容选择平台。比如“我叫陈书山”是电影形式的,像这种文艺点的比较适合抖音。而视频号的传播形式则比较偏重私域流量的裂变式传播,主要适合在圈内传播。

社领导请了有电影和短视频制作经验的导演、编剧来给我们培训过相关知识和基础技能。社外一些讲座、分享会,也会让我们积极去参与。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新工作。

A4:相较于传统媒体,直播和短视频其实是一个投入成本较低的媒体营销方式。现在很多出版社都会用新媒体去宣传自己的重点品,甚至是直接带货,以此来拓展市场。我个人在想,会不会从推荐商品拓展到推荐品牌更有价值。现在很多朋友看完一条视频,记住里面说的书了,但是不知道这个号是哪家出版社的,这其实是一种损失。与其每出一本书都想直接取得市场反馈,不如用低成本进行品牌打造,这样新出的书就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一样了。当然,不是说就不注重单品或重点品的打造了,只是可以更多地在每一次直播、每一条视频中加强品牌渗透,而不单单只是把书播完就算了,久而久之达到品牌建设的效果。

技能分享小tips

视频编辑一定要有一颗敢想敢干的心,要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新鲜事物,学习新方法,吸取新形式。同时,视频编辑也要更多地站在受众角度去思考问题,什么内容是他们愿意看的,什么形式是他们更能接受的,这更像是营销人员甚至是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视频发布出去,播放量、点赞量、转发量都是实时的,它不像图书销售,需要漫长地等待市场做出反馈。

记者注意到,河南文艺出版社的视频号、抖音等相关账号推送的短视频,逐渐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剧情设计,而一条“编辑部里欢乐多——原音原画首次公开”的视频中,视频拍摄者李骞透露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开展短视频业务的相关情况。通过这条视频,我们找到了李骞,请他分享短视频探索的相关话题。

让新技术新平台为内容生产服务

李 骞(河南文艺出版社):

A1:兼任。我原来负责数字出版领域和社里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一直都是业务、技术、职能三肩挑,后来社里要做新媒体,也交给了我负责。近期比较有特色的视频是河南文艺社抖音号上两个置顶的为节日策划的短视频。一个是为世界阅读日策划的《你还在路上》 ,另一个是改编抖音挺火的失恋阵线联盟的曲子,发行部门同事又改编翻唱了一编。

A2:我们社新媒体也不算是团队,出镜、策划、运营制作各环节没有既定工作流程,也没有专职人员,拍摄制作就我自己,所以有时候更新不太及时。大多时候,哪本书出来了,编辑说里面什么内容比较有意思,大家就思考能不能拍短视频。毕竟新媒体不是我们的“饭碗”,不可能每次都能跟上新环境,追得上新潮流,下一次火的可能叫“快脚”“颤音”?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市场喜好变化莫测,我们唯一的优势是内容持续生产,要让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为我们不间断的内容生产服务。

最棘手问题和解决办法:编书大家都知道,过程有时很枯燥乏味,而且过程繁琐 、耗时耗力。这么多年如此往复,对外界感知能力会有所下降,突然要在脑子里植入新媒体元素,加入新媒体运营角度,一是本能抵触,二是认知脱节带来的恐慌。所以只能徐徐渐进,慢慢优化工作流程,转变自身观念,慢慢的由被动到主动参与进来。

A3:最重要的问题是每个视频价值导向把控问题,毕竟有些自媒体团队或者私营企业做的短视频内容可能放在出版这就没办法实现。

视频和文字是两种情感表达手段,文字可以表达传递的内容,视频也可以,也更直接。所以,有的视频可以没有文字,比如人民海军成立72周年的宣传片,表现了我们国家现在海军的强大,引发观众强烈的爱国共鸣。片中055大驱发射导弹的镜头,仅仅几秒画面就带来极强的冲击力,如果用文字描述这样的震撼感,写作水平除了要求很高以外,也不是短短几秒就可以做到的。当然,有些场景文字有文字的表现力,也需要把它融合进视频当中。所以不同之处,是视频编辑含有文字编辑的职能,需要从文字和文案中再提炼核心转换成画面输出出来。

微信视频号更趋向于内循环,“圈子内” 给自己人看的东西,抖音趋于硬碰硬市场的竞争;抖音是竖屏,微信视频号不超过一分钟的视频只能显示3:4。每个平台有每个平台的内容砥柱和技术特性。简单来说,个人觉得挺有意思能让我脑海里直接有画面感的文案,拍摄时候就符合抖音的特征,希望更多的陌生人看到。没有什么好创意的那就流程化制作,做成分享形式的,两个平台都发。

关于视频等业务,社里会有一些第三方培训机会,社内奖励机制是靠考核方案,基本任务是平均一周一条。开始做新媒体短视频我也是自己摸索的,与专业视频编导制作来比较可以说是“野路子”,所以很多专业拍摄手法和制作名词我说不出来。

A4:下一步,我们可能要开展直播和直播带货落地产品。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可能要求编辑的技能涉猎范围更广,综合素质更高,日常纯文字工作会被“智能编辑”“智能写稿”应用代替,日后出版社编辑职能可能更倾向于运营策划,更好地成为读者和作者之间桥梁的辅助作用。

技能分享小tips

首先是推荐PC剪辑工具,常备两种,基础非专业的叫“喵影工坊”,用来粗剪制作。专业一点的叫“Premiere”,手机上的剪辑工具不建议使用,屏幕太小,很多细节处理不了。

然后拍摄的时候尽量补光。上传时记得锐化,否则平台压缩后,画质会不清楚。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