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在不少杂志读过吉建芳不少散文,我喜欢她的散文作品,拥有女性的温柔和温暖,她的文字精益求精,行文洒脱,笔法严谨,故事性强,所以好看,生机盎然,所以好读,读了这本散文集《我对面的我》,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一位知性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散文摇曳多姿,她不仅写了别人,更表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书名《我对面的我》,当她审视和回望自己,我才真正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她的创作美学多元立体,诗意叙事感人肺腑,五十篇散文就像五十朵花。听着她温柔和温暖的诉说,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神采飞扬,气度非凡,文体自由。读完这本《我对面的我》,令我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因为吉建芳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电力行业,作品也以描写电力题材见长,电力人吉建芳写电力人,电力人看吉建芳散文,成为一种非常奇妙的文本现象,成了一种精神依据和温暖关系,也是当代电力文学新的互文关系。
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吉建芳跟随采风团追寻红色信仰,从家乡延安出发,在赣州吹响集结号,古田会议也是历史盛会,张思德是一个被传颂百年的名字,以及贺页多的入党誓词,还有那盏马灯的历史自述,那不只是誓言,也写了一位位普通电力职工。抓住新的题材写红军,用新的方式和角度去表现红军,还有赣州和甘孜的壮丽美景,以及井冈山的雄伟景观,也令人赏心悦目和无限神往,吉建芳把红军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显露和表现出来,特别之处给予强化和放大。吉建芳在她的散文集《我对面的我》里面,创造了许多新意境和词语,特别风趣不落俗套,比如走进甘孜与一只蝴蝶的偶遇,将蝴蝶比喻大渡河勇士的精灵,或者电力的英灵,这个比喻不但新鲜有趣,而且十分恰当。这两句话也非常传神,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不人云亦云。
吉建芳散文叙事语言精益求精,意境优美,一趟说走就走的火车出行,去武汉参会拜访作家朋友, 因为报刊年会相聚西部影视城,吉建芳写贺兰山尤其精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两句话也非常传神,一方面表达了人生哲思,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生存本相。 从《一只雄鹰从成陵腾空而起》到《用双脚丈量杭州》,写杭州写成陵,不仅是沿着游览的过程来写所见所闻,又一方面,她就是写出了所思所感,就是有场景也有行动,让人跟着她继续深入历史的风景,不仅欣赏了奇丽的风光,也看到了更别样的文字。西藏布达拉充满人间气息和人间烟火,散文《与前世的自己擦肩而过》行文洒脱笔法严谨,雪域高原生机壮丽奇景无限,把散文家吉建芳带到了梦幻世界 。《又见桃花开》《北田以北的路》都写了北田,吉建芳就是移步换形,刻画了北田那个城市不同的景状,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吉建芳本来就是土生土长延安娃,每次回延安的鸡零狗碎事,刻画出了回到延安的心情,也写了重返故乡的新鲜和兴奋。《寂寞榆林不再寂寞》《一座曾经叫作长安的城》这些游记散文都情趣盎然,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字里行间神清气爽,叙述变化也让文章波澜不断。吉建芳用笔巧妙灵活,《大槐树移民后裔的碎碎念》 就是叙述善于变化,榆林和长安到处有别样的风景和境界,而且写了她思想上的变化,就是让人着迷和喜欢。吉建芳还经常善于通过生活场景,寄托一种人生的哲理,比方在《让我变成海边的一棵树吧》里面,告诉了人们生存的哲理,呈现独特的生命形态。散文《雨中天竺山纪行》叙述了吉建芳登山时的体验,也抒发了一种自己的人生感受,以及一种云起云淡的人生态度。
重读经典《廊桥遗梦》 ,还有张爱玲《小团园》,吉建芳解读角度比较新颖和独到,还有话剧《兰陵王》观后感尤其精彩,人生寓言生动有趣。跟着她走进影片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有一份可遇不可求的爱,是韩国电影《雏菊》的惠瑛深情,许多不相干的贺岁片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不一样的反应和表现。保持与众不同的中国电影本色,《狼图腾》给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七月与安生》遗失了自己的七月。同一个事件和人物,漫画家蔡志忠和演员汤唯,吉建芳有自己的解读和声音,还有自己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处理。吉建芳散文就是有现代意识和当代眼光,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思考。不论摄影家王文澜和候登科,还是《活着》《白鹿原》大编剧芦苇。散文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和丰富细节,就是充满着吉建芳独有的味道和思考,她习惯在文字里舞蹈。
《我对面的我》许多奇异华丽的故事,也体现了她的情感世界,她在现实和梦幻之间行走,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女作家,吉建芳慰藉着我们大家的心。身为母亲的吉建芳教学英语,母性母爱心心相印,她因为女讲解员记住一座城,女友嫚姐路过的时代书店,就是让人欣喜让人捧腹。青海春色梨园梨花,女人爱花,女人惜花,女人如花。沈园的旧梦爱情,还有《去追寻你的足迹》里赖阿妹与红军战士林阿根的故事, 《又见桃花开》的夫妻小饭馆,《贡江畔听雨》那位于都河的痴情女子,散文本来就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蕴含着许多思考和哲理,但是又需要外在的表现,对自己人生有自己的思考,看着通过吉建芳的心路历程,在内心深处继续向前的延伸和探索,向前方继续努力地前行。
吉建芳散文集《我对面的我》图文并茂,首先,“小鸡循了鸡妈妈的声音,立刻飞奔而去。”,这样写小鸡尤其精彩,“直至再次扑进鸡妈妈的怀抱,回到兄弟姐妹们中间。”这两句话也非常传神,镜头感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走进这些文字画面里面,不断回忆她自己的经历和往事,到东城区图书馆的路好远,让我更用心走进了她。她写的散文作品境界更高,艺术手法更新,在异乡街头购书奇遇,让我看出了她的文字充满情怀。散文创作如果要出彩,就是在形式、生活和思想要跟上。其次,吉建芳不仅是散文家,也是一名优秀漫画家,《去罗兰咖啡馆看展》《中国漫画的矜持》写了她的内心独白和回忆活动,都充满了梦幻和画面。还有,这本书插图也特别美,八张配图,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内容丰富,赏心悦目。
《曾经六个广播员》这篇散文,那些故事多元和立体,散文的结构和叙事相互叠映。不但对电力和电力人的关注,还有对电力人生存价值和生存的思考,是吉建芳对电力人内心的一种研究,吉建芳和电力同事朝夕相处,跟同事有了深厚的感情和了解。《勇气这块敲门砖》的小镇电厂,有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连接,文章和作品的共鸣使她们心心相印。吉建芳内在的阅历和经历,还有她外在的自我创作和工作,都是为电力人生存,之间激起了深厚的感情,发掘和表现了电力工人身上忘我品质,平易近人,发人深思。写电力生活的散文眼高手低,大都平铺直叙和索然无味,因为吉建芳经常和电力工人在一起,了解电力工人的感情生活,所以《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抒情色彩感动人心。就是吉建芳在每一篇散文的创作上,她从新的角度写出新的题材,吉建芳散文对电力工人形象的塑造,就是展现了电力工人的胆识和精神世界。还有《曾经的六个广播员》,就是很平凡的人物,却是闪闪发光的性格和品质,无不表现出吉建芳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吉建芳的笔调就是自然和亲切,她讲述的故事和人物像生活一样,非常真实,哲学层面的研究和表达,有形可看,有声可听。我和许多人写过陈忠实老师,吉建芳说陈忠实老师将苦难写在脸上,一方面表达了敬仰,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怀念。在女作家吉建芳看来,和路遥成为乡党是一件幸事,吉建芳这种散文上的哲理色彩,就是蕴含在散文的修辞和描绘中,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叙述,让故事用自己的画面呈现,方法新颖意味深长。所有人物的一切观察、思考、感受,都是通过吉建芳的表现。那位武警战士写出了长篇小说《耐烦》,那位鲁院同学周水欣,开拓了城市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在这些平凡的人身上,看到了不平凡的事物,然后可以说精心编织,表现方式亲切自然。
(供稿:林晨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