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能力决定竞选成败?

郑渝川 | 2024-12-09
收藏

政治实践中,人们既在不断巩固一些制度,也会逐渐削弱其他另一些制度。即如2024年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胜利的特朗普,以及其事业“合伙人”马斯克,被当然地理解为对美国现有的很多政治制度的动摇者,但他们如果要将他们带来的改变稳固下来,而不是仅仅呈现出几年时间的变化,就必然需要去构建新的制度。

制度,按照定义,既包括正式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固定化的风俗以及惯例。制度对于政治行为、政治实践起到框定规范的作用,并塑造行动者的行为。

英国政治学家、伯明翰大学荣休教授薇薇安·朗兹、英国莱斯特郡蒙福特大学研究员马克·罗伯茨合著的《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致力于阐述制度为什么是人们理解政治行为及其结果的核心命题。

这本书认为,制度会产生三种约束模式,包括规则、惯例与叙事话语,从而深刻地影响政治实践。

规则包括宪法条款、议会的运作、国家和国际法规,以及现今变得越来越繁复的标准规范、规章条例、协议定则、政策等。无论是多么离经叛道的领导者,也不可能做到将所有规则皆抛诸脑后。美国2016、2020、2024年三届总统大选中,美国主流媒体对于特朗普均表达出强烈的不认同,抛开意识形态对立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特朗普已经挑战了美国政治的很多规则,并且表示不会受到美国签署的国际协定、法规的约束,这让很多人合理地推导认为,有理由怀疑其将动摇更多的规则。

惯例虽然既没有被正式记录,也未曾获得官方认可,但其做法经由示范而实现。中国读者可能比较熟悉的一点是,很多朝代都兴起却被迫搁浅、终止的革新,就在于不小心或有意改变了既有惯例(其实没有动摇正式的规则),而惯例本身就已经被神圣化为“祖宗成法”。

惯例在政治实践,以及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性,被经常低估。但实际上,比如中国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强调公共服务部门接受廉政公署监督,服务精神和效率还要受到额外监督,这分别属于规则和惯例的范畴,最终因为长期推行,对于中国香港的行政治理效能造成了深刻影响。

进行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学者,经常发现城乡基层治理中,存在规则以外诸多的惯例,深刻地影响着治理实践。很多惯例存在较大争议,比如地方型惯例,被更大范围的规范、文化、信仰、价值观存在出入。

制度约束行为的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叙事话语。叙事话语就是通过口头语言传播,或者以符号、脚本,比如讲话、宗旨声明、形象标识、设计或风格等的形式发送出去,在东西方均有着非常广泛的体现。政治人物往往通过发言陈述,来创造故事、价值议题,引领大众、受众接受其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尤其是新的要求。

通过规则、惯例、叙事话语来规范、约束或者驱动政治实践,往往会融合在一起,使之变得非常坚固、牢固。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比如英国、美国20世纪后期甚至现在很多公共部门的制度文化中,就以通行制度、惯例以及叙事话语将种族歧视的观念内化其中。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书中讨论了不同约束模式同权力、能动性问题之间的具体关系。首先,正式规则明确分配权力,因而政治实践常常致力于将改变正式规则作为直接实现的目标。其次,惯例习俗对于政治场域的人物的行为塑造影响很大,所以,要正确地启动一项变革,就必须将改变惯例习俗作为至少一项重点工作,领导者需要反复示范正确的做法,而批评、纠正错误的做法。第三,故事讲述在西方选举政治框架中,最近十多年来因民粹主义的涌动而变得更为普遍——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政治参与者,也就是所谓的建制派失去民意支持,往往就在于过于僵化地从规则出发,进行呆板的叙述,而民粹者更可能讲出贴近民众生活体验的故事。

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制度当然是不断处于变化的,既包括渐变式变化,也有政治人物、派别启动的间断式变化。书作者以奥巴马2008年11月以罕见优势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上任后凭借这种优势启动变革,却因为此前败给自己的对手学会了用接地气的叙事方式来再造议题而面临困境。我们从2016年、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都不难发现,更能接地气讲故事的政治人物,会赢得更多的中间选民的支持。

所评图书:

图片11.png

书名:《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

作者:(英)薇薇安·朗兹、马克·罗伯茨

译者:徐常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9月

(供稿:林晨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