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松绑,没能促进竞争反而加剧不平等

郑渝川 | 2025-01-13
收藏

监管松绑为什么没有促进竞争?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业严格依照行业、地域经营。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投行、银行混业经营。加上《1927年麦克法登法》对于全国性银行的限制、《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禁止银行收购废本州银行或从事制造、运输和保险之类的非银行业务。

这种双重限制,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度区隔但具有本地特点的金融业。无论是银行、投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与本地顾客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银行愿意耐心去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起真正基于信誉的贷款合作关系。投行也同样需要善待自己的客户。

当然,当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限制加剧了交易成本,限制了竞争,使得金融服务价格变得高昂。也就是说,在经济学家的设想中,如果拆除金融业的地域和行业限制,同业和混业竞争将促成效率的改善,效益的增长。20世纪7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明明是美国二战后建立起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稳定后果的延伸,但在当时被抨击为监管过严过多的恶果。

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政府、最高法院、国会都开始不断拆解前述限制条款,为金融企业在同业、不同地域扩张,以及混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最典型的标志当然是年1999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解除监管,金融业的运营利润大幅增长,但也有批评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科技发展,以及实体行业企业集中度的提高。而经济学家们设想的良好后果,也就是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价格降低,吊诡地迎来了升高。混业、美国全国性运营甚至全球化运作,再加上金融创新更是导致金融风险被空前累积。

美国社会学家、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社会学教授林庚厚,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梅根·尼利合著的《金融化与不平等》一书指出,在20世纪、21世纪的世纪之交,随着监管的空前削弱,竞争反而降低了,金融业的规模提高,但这并不是因为规模的要求,而是金融服务企业通过整合为综合业务企业集团,可以反客为主,迫使已经原地大幅后退的监管部门,继续做出让步。

美国的很多金融监管部门,经费依赖监管对象,在从业机构众多的情况下,这种经济依赖造成的独立性丧失并不明显,但在市场集中度提高的情况下,寥寥几个龙头企业主导着压倒性的份额。这甚至造成监管者必须取悦监管对象的咄咄怪事。

金融化带来的三大恶果

金融化程度加深,监管大幅后退,造成了《金融化与不平等》书作者所说的三大恶果:首先就是创造出过多的金融中介。书作者认为,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并未贡献经济价值,而成为金融从业者榨取资源的工具。

其次, 企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入到金融领域,减少核心业务上的投资,企业甚至不愿对劳动力进行投资,这使得大学生、社会人群择业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不得不在颠沛流离的择业竞争中被动降低劳动薪酬预期,而企业普遍提高了企业高管薪酬。

为了提高利润,企业减少业务投资以及技能、知识、技术方面的储备投资,甚至大幅将雇佣安排转向所谓的市场安排,也就是零工经济、外包派遣制用工大行其道。如书作者所说,这就是将经济不确定性从企业转移到劳工身上。

在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的很多企业往往会竭力缓和经济衰退的冲击,包括动用现金储备,或以获利部门的利润补贴其他亏损的部门,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做法直接调整为裁员,或是改变雇佣方式。这直接造成劳工阶级,以及大多数所谓的中产阶级的生计变得空前脆弱。

书作者指出,美国不平等加剧并不是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所谓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自然或必然的结果,“经济不平等并不一定是为了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相反,经济鸿沟不断加深反映了经济组织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的深层转变”。

金融化削弱了原本社会结构中共同承担风险的组织。本来由工会、大型企业、政府承担的就业保障、退休福利、医疗保障等越来越少,压力转移到家庭身上,导致人们只能通过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来获得这些保障——这不仅为金融机构盘剥平民创造了条件,而且也推高了富裕投资者借助金融创新获得更为丰厚投资利润的回报。

举例来说,美国的学生贷款在金融化时代,就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社会后果。如今美国每十名大学毕业生就有七人借了学生贷款,其中五分之一借了私营放款机构的贷款。2016年毕业的大学生平均欠债37000多美元,这一年学生贷款未偿还总额为1.3万亿美元,至今还在不断增加。而学生贷款中占比50%-92%的借款人最终无力偿债。

但是,私营机构仍然不断热衷于向学生推销贷款,尤其是高利次级贷款,甚至要求资质不合要求的学生为私营机构提供约定比例的回扣。因为学生贷款可以获得政府补贴,而且从哪怕是最终违约无力偿债的对象攫取违约金和利息的过程,也早早赢回了本金。美国政府在2005年立法,规定包括私营机构发放的学生贷款都无法通过宣告破产来免除债务。

又如,消费金融尤其是信用卡贷款,以很高的利息不断摧毁美国平民的财务安全。

以家庭为单位,或个人为单位的消费贷款将奖励有钱人,他们借钱可以获得极低利率和租税奖励,比如房主为自己主要住宅的房屋抵押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所支付的利息,可以用来扣除自己的应税所得。但平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代价就很高了,却别无选择。

    s35024351

书名:《金融化与不平等》

作者:(美)林庚厚、梅根·尼利

译者:许瑞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