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前景与希望

郑渝川 | 2025-01-21
收藏

《走向未来的亚洲经济共同体》这本书收入了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知名经济学家对于亚洲经济联合、协作,尤其是正在推动建立实现的亚洲经济共同体议题的研究专文。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翔实,观点大胆活跃,不乏新意和挑战性的判断与分析看法,对于读者认知理解亚洲经济联合和协作发展情况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韩国经济学家、世宗大学国际学部中国通商系教授崔弼洙在《“一带一路”与新的国际开发联合》文中回顾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的实践状况,陈述了中国与海外国家对倡议落实成效与问题的看法,并归结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在提出后项目落实和运行逐渐提升规范,越来越尊重海外商务惯例。

崔弼洙教授对照了美国提出的PGII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以及欧盟提出的“全球门户”计划,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在亚非拉各大洲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很具吸引力,因为没有预设政治前提,也不强迫对方接受援助或贷款,必须将项目外包、分包给援助国企业,而且中国官方和企业的项目执行效率获得举世公认。相比之下, 美国以及欧盟的上述计划,落地执行效率就比较低。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毛雁冰等人撰写的《共创高质量未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探索》文中谈到了中国与东盟在经贸、经济合作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包括贸易与投资不平衡,尤其是东盟后发国家在进入工业化进程后,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保护本国产业与就业,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最近十年来,东盟成员国对华反倾销措施推行明显增多;而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偏重于制造业、基础设施和资源开采等领域,服务于中国企业对欧美出口、绕越欧盟贸易壁垒等目的,而对于教育、卫生、信息技术等领域忽略,这已经开始导致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单一化。其他问题还包括贸易商品结构单一、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价值链合作存在缺陷,尤其是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一些产业的竞争十分激烈。

日本经济学家、日本大学大学院综合科学研究科教授村上直树在《东亚地区制造业供应链的转型》文中探讨指出,东亚地区,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以及日韩两国、东盟国家,最近十多年来延续着最终制成品和零部件贸易的激烈竞争,而这继续提高了本地区在这类贸易中的世界地位,目前呈现的趋势是,东亚国家体系内的产业和供应链转移比较频繁,因而需要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继续致力于加深相互理解和合作,确保本地区供应链的变化和收缩不会损害经济效率。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前研究员李麦收在《劳动力跨国就业在亚洲共同体创建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阐述了亚洲范围内,劳动力跨国就业现象对于共同体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分析了东盟内部、东北亚国家的劳动力跨国就业概况,探讨了现有政策机制对于促进上述现象的阻碍。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120115859

书名:《走向未来的亚洲经济共同体》

作者:(中)欧阳峣、(日)村上直树、(韩)崔弼洙、(印)苏尼尔·库马尔、(新)顾清扬 等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