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通成立于1850年,最初从事快递业务。这家公司业务腾飞是因为推出了旅行支票,解决资金转移和异地消费的痛点。之后,美国运通会为客户仓库里的货品签发收据和证明,客人则可以用这些收据和证明去银行贷款。这意味着美国运通仓库里的货物就成为了担保物,而其开出的收据和证明就是担保物。
20世纪50年代末,大宗商品交易商德安吉里将大豆油存放在美国运通的仓库里。德安吉里掌握了美国运通统计货品的时间和检查流程,通过管子和阀门挪动灌满大豆油的罐子,甚至在大部分罐子里放上海水,仅在表层放上少量大豆油,这样一来,被纳入担保的资产就翻上了几十倍。
但这个如意算盘破裂于1963年——当年9月,德安吉里开始赌期货价格,买了12亿磅的大豆油合约,数量超过了全球大豆油产量总额。然而因为美国拒绝了与苏联的出口业务,市场崩溃,德安吉里破产。当年11月,德安吉里事件被报道,很快,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这让美国股市陷入恐慌,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巴菲特对美国运通的投资正是在当时开始的。他在经过认真调研后果断出手,用四成仓位买入美国运通5%的股份。这笔投资在30年间增长了100倍。
新出版的《股市长赢之道》一书评述指出,巴菲特当时思考的核心是,美国运通本身作为美国最有名望的金融机构,旅行支票被广泛使用,信用卡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能否投资的关键是,经过德安吉里丑闻以后,这家公司还能否保持信用。
所以,巴菲特当时留意奥马哈的饭馆、酒店和任何接受美国运通卡和支票的地方,带着团队详细调研,发现客户仍然信赖该品牌,所以最终决定买入其股票。
书中谈到,在买入美国运通5%的股份后,巴菲特建议公司总裁赔偿银行6000万美元,认为其做法对于长期声誉是合理的。接受巴菲特的建议后,美国运通付清和解费用,代价确实是6000万美元,股价则开始回调,从不足35美元/股上升到49美元/股。
《股市长赢之道》是一本有趣的奇书。沃伦·巴菲特被誉为股神,市面上探讨巴菲特投资之道的作品汗牛充栋,但基本上都是从巴菲特开始撰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开始谈及。这本书则更进一步,收入了巴菲特1956年-1970年“代客理财”生涯每年一篇“致合伙人的信”,以及1971年以来每一年的致股东的信,并根据巴菲特其他所有相关信件、公司文件、年度报告、交易信息等原始信息,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实践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梳理。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写下“你不要认为拥有的是一张价格每天都在变的纸,遇到经济或政治事件你就忙着卖出。你要像拥有这家企业一样思考”。如书作者叙述谈到的,在这一年,巴菲特进行了一个经典预测,也就是判断美股市场的价值被高估了,尤其是大型蓝筹股,所以他预测市值会在短期下跌,但对未来5-10年的市场而言,价格是被低估的。所以自此他坚定地确立了自己投资的典型方式,也就是找到更多被低估的股票。
1957年,巴菲特在致合伙人的信中谈到“我习惯于拿股价与指数的表现来对比,我希望长期跑赢指数,创造超额回报。我希望在乏味的年景击败指数,但在过热时我们的投资回报表现不如指数也可以接受”。《股市长赢之道》书中指出,巴菲特仅希望自己能够每年有超越市场10%的投资回报率,希望整体经济环境和商业环境顺利,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思考,总是谈论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和如何提升,但年轻的投机者往往却看不起这点回报,希望炫耀自己的涨停股和超乎常人的业绩。
书中提及,1958年,巴菲特夫妇买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套房,当时花了3.15万美元,太太又在装修上花了1.5万美元。巴菲特觉得这笔投资非常不值,当时的3万美元约为现在的25万美元,而目前这所房子的估价是65万美元,其实跑赢了通胀。但巴菲特历来不愿意在房产上投资,认为这笔钱借助复利的作用可以达到百万美元。当然,在晚年的时候,巴菲特自己矫正了这个说法,认为虽然自己如果一直选择租房,将购房的资金用来买股票,有可能赚得更多,但当初买下的这个房子,让他自己和家人获得了“52年的美好回忆”,所以是值当的。
1958年,巴菲特继续实践自己寻找和购买被低估股票的策略,虽然这一年美国股市是大牛市,被低估的股票很少,但是耐心仍然为他带来了收获,最终以每股平均51美元的价格买下联邦信托公司的股票,而以80美元的价格卖出,为之带来了相当丰厚的回报率。
1959年,如《股市长赢之道》书中谈到的那样,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发生质的变化,从只买便宜的股票转变为买企业的成长,也就是所谓的买未来。在那之前,他的投资决策主要靠独自调研、分析,但他在这一年遇到了终生合伙人查理·芒格,不仅因此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友谊和事业合作关系,而且这启发巴菲特加快结交朋友,扩大信息网络,“只是坐在书房看文件、挑选股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到了1961年,不断斩获投资胜利的巴菲特已经在奥马哈以及其他很多地方声名鹊起,当然当时也存在很大争议,不止一个人认为他是骗子。如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巴菲特开始形成早期三种主要投资策略,第一种就是购买价值被低估的证券,关注买入时机,确保价格上涨到符合其价值的区间就予卖出,不追求股价所可能上涨到的最高区间;第二种则是事件驱动型投资,也就是公司合并、清算、重组、分拆等行为所可能带来的股票涨跌,这类投资在市场表现不佳时往往会带来额外汇报;第三种就是控制权投资,也就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或通过持有较大比例的股票来影响公司政策,这就需要保持更长的耐心。
2023年,在逆全球化浪潮、新冠疫情持续三年等因素影响下,包括美股在内,全球股票市场信心仍未得到比较有效恢复,巴菲特在这一年给股东的信中,给人们打气,“当你发现一家真正出色的企业时,请坚持投资下去。耐心总是有回报的,选择一家出色的企业可以对冲许多不可避免的糟糕决策”。但他同时也指出,“金融活动中的一个事实永远不应该被忘记……今天的活跃市场参与者既不比我在学校时情绪更稳定,也不比我在学校时受过更好的教育。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现在的市场表现比我年轻时更像赌场,赌场现在存在于许多家庭中,每天都在诱惑着居民”。
总的来说,《股市长赢之道》这本书比较好地叙述了巴菲特价值投资近70年历程的理念、投资行动及其蜕变。巴菲特在此期间,选股方式从简单的选择低估股票到价值框架的搭建,合伙公司更是成长为全球投资巨头,但他的基本投资理念其实没有发生变化,而这恰恰是其他投资者最需要聆听和学习的。
书名:《股市长赢之道》
作者:时贞易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