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这本书出自已故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唐纳德·温奇(1935-2017)。
这本书探讨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前期,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演变过程,围绕亚当·斯密、埃德蒙·柏克、罗伯特·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哲学家是如何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创设。
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其实在于探讨富与穷的关系。商业、信贷的发展不可避免造成贫富差距的拉大,并会普遍侵蚀公民德性,对于社会运行造成持续影响。亚当·斯密则从头强调了社会分工、劳动分工对于人们的好处,认为商业、信贷发展虽然会造成上述问题,但利益最终会分散到社会的最底层——当然,前提是在自由民主的政治框架以及自由贸易的经济体系之中,才可能最终实现这一点。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的看法,前者指的是市场调节,后者则是政府干预。但他一定不是自称亚当·斯密拥趸的经济学家们那样的人,斯密警惕政府对于经济的微观干预,因为这本质上将难以避免裙带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浪费,但他并不反对政府作为市场难以提供或供给方式会导致社会过度撕裂的公共产品的替代者。
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对于贫富问题,斯密的态度相较于卢梭更为中性。卢梭谴责不平等,而斯密认为市场分工和运行很可能必然造成贫富存在,但他希望能够让富者走向自制、抵制贪婪和虚荣——在整个近代,英国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对于罗马史都有清晰的掌握,而古罗马灭亡的核心原因显然就是骄奢淫逸。他当然不会同意曼德维尔所说的“铺张浪费是整个社会的福祉,不会伤害任何人,除了铺张浪费的人自己”。
斯密希望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甚至完全有可能会赞同现代社会,国家加大再分配力度,用以对冲因技术进步、财富增长而不断得以扩大的贫富差距,以避免出现古罗马倾覆那样的严重危机,但他认为干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也不可避免会侵犯自由和正义。然而,他绝不乐意停留于一个裱糊匠的层次,也就是将再分配与维持私有财产产权的正义性维持在一个巧妙的平衡。
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版本中,解决上述问题是让更多人成为中小店主,也就是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个体,实现财富独立以及政治权利的独立,他的这个愿望显然是落空了,因为19世纪晚期就开始出现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会造成集中度提高,大多数中小商店、企业会走向倒闭,而超大型企业将在很多行业、产业领域涌现甚至跨行业而存在。而大型、超大型雇主,进一步增强了谈判优势,劳工在企业面前将很难具备博弈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亚当·斯密如果生活在21世纪,有可能成为非常激进的反垄断倡导者。
亚当·斯密成功地捕捉到了劳动才贡献了价值这一观点,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建提供了条件之一。斯密希望通过广泛的竞争,提高工资,降低商品价格,商业供给变得丰富,这样一来,通过现代工业体系,劳工可以获得更高工资,又能以更低价格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一种期待,而非经得起实践和人性验证的结果。
《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书中谈到了斯密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围绕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独立,英国以及法国等欧洲国家举债不断投身殖民扩张和争霸等问题展开的争辩。推崇渐进主义、改良主义的斯密当然不赞同用剧烈方式推进革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同样反对以身份特权来延续获得贸易以及产业经营方面的特许资格,因为这必然将危及自由贸易,无法使得政治体系趋于自由民主,最终有可能滑向非常危险的境地。
书名:《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作者:(英)唐纳德·温奇
译者:张正萍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