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长篇报告文学《浙里风》研讨会在浙江举办
穆宏志 | 2024-04-22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4月19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张国云长篇报告文学《浙里风——共同富裕浙江纪实》研讨会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村——东阳市花园村举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浙江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晋杜娟、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纪欣致辞。该书作者张国云,彭学明、徐剑、丁晓原、李青松、张陵、刘琼、王国平、朱首献、李英、杨寿根、杜倩倩、朱榕贵、金光强、王江红、杨喆、刘洁、朱茹霞等作家、评论家、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参与者、出版社编辑等参与研讨。会议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小说月报》《散文》主编汪惠仁主持。

图片28.png

作家张国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浙里风——共同富裕浙江纪实》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部分章节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入选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浙里风》自2024年1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首发以来,入选《中华读书报》2024年新书榜单、百道好书榜月度榜单、文艺联合书单月度榜单,电子版图书在学习强国、QQ阅读等平台上线连载,收获了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邓凯在致辞中表示,在近年涌现的反映共同富裕这一宏大主题的文学作品中,《浙里风》是一部值得重视的佳作。浙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文精神、自然风貌,都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就是因为浙江人“敢为天下先”,才有了今天的“堪为天下先”。报告文学《浙里风》立意高远却没有一味凌空蹈虚,从理论出发却没有陷入“客里空”;视野宏阔却没有无边无际、信马由缰,思想虽恣肆,行文却小心,见人见事见精神。文中援引大量生动的人物案例,亲切可感,像钻石的不同切面,为“共同富裕”作出了各见神采的注解。

图片29.png

晋杜娟

晋杜娟在致辞中表示,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得益于科学思想的指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面积累了先行先试、先行探索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如何用生花妙笔写好当下身边鲜活的精彩故事,是浙江文学和作家们承担的使命。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时代命题,浙江承担着先行探路的重要使命。《浙里风》以纪实文学准确、生动、立体地呈现了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设的实践,以文学的视角观照当下人民创造的历史。作品讲述浙江人民创富、帮富故事,揭示推进共富的社会发展规律,呈现个体奔向共富的生活变迁轨迹,更以文学的启示烛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现实。

图片30.png

彭学明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认为,《浙里风》读起来亲切可感。它以文学的样式梳理记录了浙江“千万工程”的三个重要阶段,描摹了浙江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和城市生态和生活的新变化,在书中能看到浙江在城乡治理上壮士断腕的大智大勇,能看到浙江在城乡建设上的大智大慧,反映了浙江大地开拓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书中讲述的浙江向其他省市援助白茶苗和种植技术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细节丰富的小故事体现了浙江人民的大爱,也是浙江带动中国其他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例证。书中反映出的大量的浙江共同富裕的密码,正是值得推向全国的基层治理经验,期待张国云未来的写作能够继续往深处开掘,写出人物命运、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情味,创作出更生动的报告文学作品。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在发言中表示,《浙里风》带来了惊喜,是近年来浙江报告文学的重要收获。《浙里风》从一个村、一个市入手,但不局限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而是把自己的哲学视野、历史视野、民俗视野乃至工业建设的视野放大,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上来书写共同富裕新农村试点村庄的变化和发展。作者张国云将手术刀式的学术写作的笔法,用在了对“千万工程”的书写上,所以带给我们别样的风景。《浙里风》给报告文学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具有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的韵味,展示了中国报告文学跨文体写作的一种范式。

图片31.png

丁晓原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称赞《浙里风》是一部高站位、宽叙事、深思考的作品。他指出,《浙里风》聚焦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是对相关主题叙事的集成和思考。报告文学的叙事模式要注意叙事的对象化,要根据对象采取合适的写作方式。《浙里风》以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作为主要书写内容,根据对象采取了合适的叙事方式,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浙里风》也体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特点,即思辨性和哲理性。张国云作为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将实际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融入书中。比如,书中回答了“何谓共同富裕”,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哲学思考和知识积累。共同富裕源于经济的共同富裕,最终要实现精神的共同富裕。研讨会举办地花园村的生活与人气,恰恰向我们展示了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人民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图片32.png

李青松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表示,《浙里风》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在报告文学板块的新收获,他们主动作为积极策划优质选题的精神难能可贵。《浙里风》的视野宏大,主题重大,主线清晰,它用丰富的细节回答了浙江为什么能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问题,写出了中国人对“富裕”两字的三个层次的理解,即物质的富裕、精神的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书中提到的安吉的白茶、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和花园村的路这些意象让人印象深刻,作者还运用了对立和追问的文学手法,与丰富的意象精妙配合,完成了这次颇具难度的写作,实现了文本上的成功。

图片33.png

张陵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表示,如果把“共同富裕”比作新时代新征程的大考题,那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立无疑是又一次光荣而艰巨的赶考。《浙里风》真实地报告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浙江人民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豪迈气魄,全面书写“答卷”的伟大历史进程。作品站在历史精神的高度,全景式地展开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壮丽的历史画卷,全方位地描写浙江人民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践行“共同富裕”的奋斗之路,大信息量地讲述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表现浙江人民为全国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浙江经验的责任担当和“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的创新精神。由此,提炼出了丰厚而深刻的思想主题,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

图片34.png

刘琼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表示,浙江在共同富裕方面的先行实践,需要进行文学书写和广泛传播。报告文学是文学里的轻骑兵。《浙里风》选题重大,抓取快,写作用心,是有意义的写作。从书写的角度看,《浙里风》是重大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了认知高、思想深以及政治站位高的特点。《浙里风》的叙事大开大合,一方面抓难点,写“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另一方面抓重点,写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群体、不同家庭之间的差距。作者张国云做到了叙事对象化,立足重大的选题,用脚去采访和调研,用脑写出好作品,对材料进行消化和建构,提供了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书写。

图片35.png

王国平

《光明日报》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地花园村是《浙里风》中记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地区之一,这次实地探访最大的感受正如书中所写,花园村不像是一个村庄,它的社会福利、基础建设、人的精神面貌超出想象,这些细节确实需要在文本之外去实地感受。《浙里风》是一部“是地之书”,它记录了“千万工程”、山海协作的具体实施,反映了浙江大地的红色传统、生态文明和共富密码,可以说《浙里风》是在土壤里长出来的,浙江的共同富裕成就是干出来的,浙江的发展是在长期建设过程中悟出来的。

图片36.png

朱首献

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副所长朱首献称赞《浙里风》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先行者的典型群像。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离不开全省上下无数像邵钦祥、劳光荣、施振强、盛阿伟等党员干部的奋力拼搏、敬业奉献。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浦江经验、安吉实践、花园之约、义乌智慧、乌镇管家、新昌探索、杭州故事等这些构成浙江共富建设美丽图景的最生动元素,也不可能有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绿色革命等这些浙江人民破天荒地进行的“自我革命”的胜利。《浙里风》以真实的细节、细腻的笔触、感人的文字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在共同富裕的征途中甘于奉献、坚毅跋涉、一心为民的浙江好党员、好干部的典型形象。

图片37.png

金光强

作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亲历者,花园联合党委、花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金光强介绍了花园村的详细情况以及艰辛的发展历程。花园人坚定立足农村干事创业的信心,通过两次“一村并九村”,贯彻“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带领周边18个村深入推进实施“千万工程”,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穷到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村到城的华丽转型。他详细介绍了花园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从传统到高科技,花园村抓住机遇实现产业升级,践行着既发展经济又带领村民、带领周边村共同富裕的使命。

图片38.png

李英

浙江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英表示,读《浙里风》时有一种惊喜,更有一份亲切。《浙里风》有三个特点。一是主题宏大。作品以建设全国第一个省域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题,浙江的共富不仅只是民族复兴的担当,还有引领示范的作用。二是场景开阔。作品全景式描写了“千万工程”、山海协作、生态革命、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为全国提供了“共同富裕”的多种路径。三是叙事精巧。作品既有报告,又有文学,既有物质富足,又有精神回归;既有灵魂革命,又有文明跃升;既有历史召唤,又有现实启迪。《浙里风》中有一章《一个村如何能成为“小城市”》写的是花园村的前世今生,他曾采访和书写过花园村,因此备感亲切。张国云将花园村的巨变放置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具有更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图片39.png

张国云

该书作者张国云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创作心得。《浙里风》既是对共同富裕浙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共同富裕的一个破题。他感谢这个新时代,让他有幸拿起笔以“赶考”的精神,来研究和总结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经验,许多东西才刚刚破题。他以最快的速度,用报告文学的方式将其反映出来。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带着责任甚至带着问题,下沉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以“脚力”强“书写”保“真言”。《浙里风》紧扣“千万工程”,书写怎样高质量发展,怎样乡村振兴以及怎样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老百姓之间的差距。他不仅从文学角度,也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些问题。参会专家、学者们的写作意见,让他受益匪浅,他对此表示感谢。对于百花文艺出版社的重大选题策划、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学者,以及花园村做的前期工作,他都深表感谢。他始终致力于通过创作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回应“时代之问”。 

图片40.png

参会专家、学者从时代性、文学性、思辨性等方面对《浙里风》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浙里风》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一致认为《浙里风》讲述的浙江的故事,既展现了当代中国正在实践的共同富裕之路,也为全世界减贫共富提供了可行样本。《浙里风》所写的浙江故事,回答了为什么浙江能成为中国第一个省域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以及中国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这些关键问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问题的关切,为国际社会感知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提供重要窗口。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供稿人:穆宏志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