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伦敦书展丨纸页翻动,国图集团携中国出版界倾听世界的声音
靳艺昕 | 2025-03-14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当地时间3月11日,2025年全球首场出版盛宴——伦敦书展拉开序幕。

6323ff8e5f309905ad54d999bde0ef7.jpg

▲国图集团携中国出版界代表团亮相伦敦书展。

星光不负赶路人,伦敦书展与出版界翘楚、读者大众惺惺相惜,一方匠心构筑智慧殿堂,一方满怀期待如约而至。本届书展,中国外文局所属国图集团携中国出版界代表团共18家出版机构,以及数百册中国出版物共同亮相。伦敦书展总监亚当·里奇韦(Adam Ridgway)认为,中国展团携数十家企业机构亮相展馆,为书展增添了极强活力,同时也看到了国际出版业线下交流的全面复苏。

国图集团在中国外文局展区重点展示《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摆脱贫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重要著作多语种版,重点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伟力和精神力量。同时展示《重述中国:文明自觉与21世纪思想文化研究》《博物馆里看文明:图解中国建筑》《中国文字学手册》《漫画中医系列:趣味中医入门》等涵盖中国文化、艺术、科技、中医、经济、学术、少儿等多领域出版物。每一部中国优秀出版物与外国读者相遇,都是一场文化的交融碰撞,通过一扇扇窗扉,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生机勃勃。

亚当·里奇韦特别提到,伦敦书展虽以“书展”为名,但其本质是“版权交易驱动的专业展会”。书展上每一场活动、每一次洽谈,都蕴含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机遇。在中国外文局展区,团组单位与外方机构积极开展商务洽谈、业务研讨,并就部分参展图书达成了订购和版权贸易等合作意向。无论是将中国优秀作品推向世界,还是将国际经典引入中国,这些努力正为文化的传播筑起一座座跨越地域与语言的桥梁。书展的意义,便在于此。

现场声音✦

●Q1:您认为本届伦敦书展和以往相比,有哪些亮点,本届参加伦敦书展您有哪些感受和体会?您觉得英国出版市场有哪些特色,对贵单位出版物“走出去”方面有何启发?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团组成员:2025年伦敦书展引领图书出版趋势向好,行业动态前景乐观。亮点一是创新创意类型图书突出,比如数字图书出版,人工智能在出版中的应用等;二是精品图书品种多,涉及学科专业领域较广,不仅外在形态精美,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也立意新颖前卫;三是书展“中国元素”凸显,特别是新书发布及论坛沙龙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参加本次书展,切身感受到图书出版行业的活力、技术的前沿应用、国际合作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英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出版中心,拥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多元化市场结构(如学术出版、大众出版、儿童出版等),以及强大的分销网络。要将英国市场的成功因素与国内出版业结合,针对我社在医药领域出版特色,今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引进版图书出版力度,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注重本地化运营、参与国际奖项竞争。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团组成员:中国展位活动丰富,签约、发布活动接续举行,内容实在。本届参展最大的感受是外商态度转变明显,尤其是对于输出的态度,从以往礼貌性地拒绝转为真诚讨论需要哪些内容和内容的形式,这对于我这种从事了近二十年输出工作的人来说很是令人欣慰。

●Q2:结合贵社特色优势,您觉得中国图书如何更好进入欧洲市场?

电子工业出版社团组成员:一是应该从根本上,要出版高质量、高标准,代表先进科技的图书,这是我们出口版权的根本保证。举个例子,去年我做了一本书《社会网络计算》,去年出版的英文版,今年要出版德文版。为什么它可以这么快有多个语种的输出,是因为在国际上,这本书的内容具有先进性、前瞻性,这代表了咱们中国现在新一代科技图书的趋势和走向,现在咱们类似的图书越来越多;二是应该从形式上多样化,比如可以在书展期间举办一些研讨会、展会,请来国内外企业行业相关人士和出版社,既能在垂直领域交流学术,又能展示相关领域图书,促进双方版权贸易;三是积极抓住机会全面展示中国的科技文化、科技成果、科技力量,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要以多样化形式深入行业和企业,联动力量,集中展示中国科技成果。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