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活动成功举办
文萱 | 2023-06-19
收藏

6月15日漫谈“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活动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展台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魏长宝参会,参加漫谈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丰。

魏长宝在漫谈中表示,很荣幸我社能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丛书,这套书是中国哲学学科近年来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现在已经出版六本,包括李存山先生的《现代中国哲学研究论集》和《商鞅评传——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王葆玹先生的《通论玄学》,刘丰先生的《经典与意义:礼与早期儒学的衍变》,任蜜林先生的《纬书的思想世界》和匡钊先生的《先秦道家的心论与心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第一任组长是冯友兰先生,冯友兰先生开创了非常好的传统,既开创新理学,又注重历史、注重史料。他的作品如《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实现了非常好的史论结合。在这个传统下哲学所可以说是名家辈出,成果丰硕。魏总表示,这次活动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文库的缘起、经史传统与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的学术传统;经史传统与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趋向;经史传统、经学研究与经典诠释的多元路向;中国哲学研究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张志强在作者对谈时强调,这套丛书基本上是对中国哲学学科成果的一个集中的展示。选择“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这个主题也是跟这些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潮流的一些变化有关系,我们叫“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是把经史传统作为中国哲学的背景来看待。过去经史传统是子学和礼学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重要的研究主题。这些年经学研究潮流非常兴盛,经学研究潮流的兴盛代表文明视野的进入,子学和礼学的研究背后有中华文明总体性的背景,跟这个总体性背景进入哲学视野有关系,所以我们特别提倡经史传统和哲学背后是中华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就是说不是从中国哲学传统里面选择跟西方哲学类型比较接近的领域,而是从中华文明总体性的视野出发,探讨中华文明自身的原理,把中国哲学看成中华文明的一个内在的原理来研究中国哲学史。

干春松表示,社科院哲学所撰写的这套书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它点明了经史传统这个关键词,经史传统不但要注重历史,也要注重经典。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今天的人们如何来看待古代历史,如何看待经典在我们实践中的意义,这都是经史传统概念里面应该有的。如果有了这样的经史传统,我们就会把文明的起源、文明发展的方向,包括文化的自信、自觉,作为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不仅仅是按照西方哲学模式做一个简单复制。强调经史还有一个特别强的现实关怀,就是如何看待二十、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不仅要从经典里找到印证,更应该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经典有一些新的思考,这些思考会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刘丰认为,这套丛书反映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的传统,以经史传统来命名,更进一步切入了中国哲学本身内在的理路,标志着学界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中国哲学学科产生这一百多年以来,曾经借鉴一些西方的哲学理论,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年来回归到了经史传统,既是回归也是超越,应该说是进一步切入了中国哲学的脉络。回归到传统当中来,中国尤其儒家的经学传统是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发展的主流,在过去某些时候,由于我们采取的方式或者方法不当,或者限于视野,把对儒家经典的诠释排除在哲学视野之外,认为它们不够哲学,不够理论,但是随着我们这些年研究的深入,这些内容应该说是中国哲学或者中国文化的一个主流,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应以经史传统作为思想的资源。

这次对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魏长宝主持。“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学科集中展示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