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出版史》首发仪式暨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出版机构作用与价值研讨会在京举行
管若潼 | 2024-06-23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6月21日,《施普林格出版史》首发仪式暨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出版机构作用与价值研讨会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举行。

图片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海云,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校长袁军,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志强,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中德关系专家李文红,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Niels Peter Thomas),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翻译版权总监玛丽安娜(Mariana Serapicos),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区图书编辑总监李琰,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版权助理朱思旸,中文版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出版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星,浙江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褚超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经理,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洁主持。

赵海云副局长致辞

会上,赵海云回顾了与本书中文版译者何明星共同调研和参会的成果情况,对世界出版的现状给出了综合评价。 

袁军教授致辞

袁军分享了施普林格抓住工业革命发展出版的路径和借鉴作用。

汤恩平总裁致辞

汤恩平全面展示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专业的科技出版商如何成功扩大为世界出版巨擘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褚超孚董事长致辞

褚超孚介绍了《施普林格出版史》中文版的重点内容,分享了该书所属的“中华译学馆·出版史系列”的过往成果和书目规划。

何明星教授致辞

何明星以“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出版机构作用与价值——施普林格经验与启示”为题对书中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专业出版的传播与社会评价、该书对世界的价值和对中国专业出版意义等方面做了深度剖析。

汤恩平和褚超孚共同为《施普林格出版史:诞生、逆境与成熟(1842—1945)》新书揭幕。

张志强教授发言

随后,张志强从新闻出版学视角强调了浙江大学出版“中华译学馆·出版史系列”的社会影响,对《施普林格出版史》中文版的出版价值高度评价。

李文红教授发言

李文红分别以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的视角解读该书对了解德国文化的作用,并郑重推荐阅读本书。

陈洁教授主持

《施普林格出版史:诞生、逆境与成熟(1842—1945)》作为“中华译学馆·出版史系列”的重要作品,展现了一个世界顶尖科技出版社的发展历程。从诞生到成长,从逆境中的坚守到全球领先的地位,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传奇。它不仅是德国乃至全球科学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在书中,可以看到施普林格与众多科学巨匠的紧密合作,他们共同推动了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领域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该书也揭示了出版业在战争、政治等逆境中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在战争的硝烟中,施普林格出版社如何坚守科学传播的使命,依然坚持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展现了出版业在跨国文化交流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华译学馆·出版史系列”系列,旨在通过引进和翻译国外优秀出版史著作,促进跨国学术交流和出版机构的合作,为中国出版社的“走出去”提供借鉴与启示。目前,该系列已经出版四部,包括《哈佛出版史》《德古意特出版史:传统与创新1749—1999》《美学、科学与信仰:昂布罗修图书馆跨越400年的探索》和《施普林格出版史:诞生、逆境与成熟(1842—1945)》,涉及美国、德国、意大利的代表性出版社发展史。

未来,该系列还将陆续推出《牛津出版史》《剑桥出版史》《阿歇特出版史》等重要作品,为建构中国出版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进路与未来面向,为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