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以“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科学还是科幻?”为主题的跨界对话在北京SKPRENDEZ-VOUS举行。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科幻作家韩松,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沈爱民,《太空探针》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原局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常务副总经理郑晓年,北京UFO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探险学会奇考专委会秘书长王方辰,空间科学学会秘书长孙丽林,科学家协会秘书长张蕾,科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社社长侯俊琳,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太空探针》策划编辑林佳馥等嘉宾,共同探讨外星文明的可能性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吴季分享了《太空探针》的主要内容和创作动机。他谈到,该书的创作契机源于他对空间科学的深度研究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沈爱民认为,“书中的内容本是一件很科幻的事情,但吴季用非常纪实的手法创作本书,这种融合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梦想的写作手法是科幻小说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周忠和分享道,该书可读性很高,是一部很硬核的科幻作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韩松认为,该书以严谨的科学建构和大胆的宇宙想象,将令人屏息的真实感与奇异深邃的幻想性融为一体,其亮点在于不可替代性、历史性、新闻性。
现场交流环节,郑晓年谈到,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感觉不像是在看科幻小说,而是在看自己的工作纪实。吴季是“子午工程”一期的总指挥,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他创作的内容并非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现有科学知识和对未来技术发展合理预测之上。王方辰认为,研究地外文明非常重要,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指出宇宙中可能存在高于人类智慧的生物。
对于《太空探针》一书的创作过程,该书策划编辑林佳馥副社长表示,作者用专业知识赋予作品硬核的科学内容,又借助科幻故事激发读者兴趣,不只是对科幻创作给予新的思考,更赋予科幻作品更多的科普价值。
《太空探针》
吴季 著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2717048
定价:52.00元
(一审:焦翊 二审:王双双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