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出版社在京举办“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发布会
穆宏志 | 2025-01-09
收藏

1月9日,由西北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发布会,于202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行。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丛书执行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志伟,译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丽丽博士;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马来、副总经理易洋及相关编辑出席。发布会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英卫峰主持。

  

郭义强在讲话指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所呈现的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成果,说明中国哲学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哲学的舞台,证明作为地域性的中国哲学正以世界哲学的姿态焕发新机,凸显出中国哲学的地域性特色与普遍意义。

  

马来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北大学出版社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总体文化战略基调上,致力于本土学术创新和域外学术的引进的具体举措,并指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旨在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他者眼光”,为中国传统哲学在新时代“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提供借鉴参考,以期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重构中与时相进、与时更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陈志伟在介绍编译情况时说,中西哲学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是中西文明互鉴的核心环节,“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以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译”实践,将“世界”作为方法,反观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世界眼光来处理我们所面临的思想困境;促进中国学界对中国传统哲学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拓续中国哲学未来之路,从哲学领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梁涛认为,海外汉学家用中国传统哲学对治西方价值虚无主义和原子化个人主义的时代社会问题,凸显了中国哲学对于世界的意义,“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萃取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能够为中国传统哲学赋予新的思想内涵,使其能够继续发挥对国人价值引领的作用。

  

张丽丽认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是中国传统哲学输出后的再输入,通过一再地“将外来文本内契于本土文化”的译介和解读,使中国哲学经典文本不断接受西方与中国时代课题的挑战并再次被激活,继而焕发出新的学术生命力。

“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目前收录14种著作,有追溯思想学术源头、以学派为主题的《道之二解:王弼与河上公〈老子》注研究》(已出)、《重思佛陀:作为禅想的早期佛教哲学》、《宋明理学:形而上学、心灵与道德》(已出)、《朴道:早期道家话语中的形而上学》、《荀子哲学导论》、《蔽于人而不知天:庄子对儒家的批判》;有以汉学为镜、融通学派展开综合性研究的《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至中国佛学》(已出)、《仪式与敬顺:比较情境中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方法论》、《反对个人主义:儒家对道德、政治、家庭和宗教基础的重新思考》(已出)、《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美德伦理与后果主义》(已出);还有聚焦于中西哲学代表人物思想比较研究的《尼采与佛教哲学》(已出)、《重塑道德:以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为借镜》、《儒学与美国哲学》。丛书目前出版6种。

  

  

  大家一致认为,丛书将海外汉学中的中国哲学研究置于中西之争和古今之争的脉络主题,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路径和中西互镜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考察;系统反映海外汉学研究中国哲学的观念、方法和见解,为国内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提供精良、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立足世界哲学视野,从人类整体视角出发,针对现代性的困境和问题,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参考。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