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组稿开创童书出版新模式
2020-12-09
收藏

  ■受访人:王泳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采访人:渠竞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请谈谈苏少社两年前推出“美丽童年国际儿童小说书系”的策划初衷是什么?在选择作者以及主题等方面有什么设计和考量?

  ■该书系采用国际组稿出版新模式,在国际范围内邀约著名作家创作童年成长故事,通过故事展现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情状,表达友爱、善良、正义、宽容等思想情感,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苏少社拥有该系列的全球版权,这在国内是首创。

  在苏少社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出版体系的战略中,一直秉承创新理念,策划国际组稿项目,打造这个书系的初衷是进行一次出版创新的探索。首先,它是出版国际化的一次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出版之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版权交易层面,而是延伸到编辑、发行等各个环节,苏少社从策划组稿阶段介入,实现了全流程的国际出版项目开发。其次,它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创新。在全球多元价值下,儿童文学有着美美与共的追求,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和文学共性,给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编辑提供了更为复合的工作视野。再次,它是儿童阅读的创新。苏少社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国际化推广,而依托全球组稿的作品,能将多国的文学主题和艺术基调融入其中,使中国和世界儿童的阅读天地更为广袤。

  苏少社历来重视原创儿童文学建设,出版了曹文轩、黄蓓佳、金波等一批著名作家的畅销作品,也有多部作品输出海外多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美丽童年国际儿童小说书系”邀约的作者对象定位在国际一流儿童文学作家或所在国顶级儿童文学作家,如首部作品《十四岁的旅行》邀约意大利安徒生奖获奖作家圭多·斯加尔多利创作,以保证这套丛书内容质量的高水准。第2部作品《裴多菲街8号》出自匈牙利作家之手,新西兰作家的跨文化背景作品《毛利男孩》很快也将出版。

  在策划之初,我们从文学的层面提出了三个组稿关键词:一是童年成长。作者可立足童年的生活,把作者的生命历程和体验写进小说里。二是异域文化。作品要体现作者自身成长的那个时空的特点。三是共同主题。作品里的孩子,既是作者自己,也是千万读者,人物具有一致的情感基础,个体经验可以唤起群体共鸣。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传达的内涵是永恒的,全世界的读者都能懂。尽管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我相信,中国的孩子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熟悉的成长轨迹;小说中发生的事情和孩子的精神世界,会让他们感觉写出了自己,感觉与世界的距离很近。相信中国的孩子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反观自我,完善自我,寻找到人生的意义。

  □在选择这套书的作者和译者方面你们是如何做的?如何与译者沟通,打磨翻译文本?

  ■优秀的翻译能更好呈现作品的内涵。为确保该书系的水准,我们选择国外知名作家来创作,同时对所选译者的要求也很高。《十四岁的旅行》的译者张密(曾用名张宓)是我国意大利语教育界先驱,也是最早将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的著作引入中国的翻译家之一,曾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和爵士勋章。《裴多菲街8号》的译者余泽民是旅匈作家、翻译家,曾翻译诺贝尔奖得主凯尔泰斯以及其他匈牙利著名作家的作品约30部,并荣获匈牙利政府颁发的“匈牙利文化贡献奖”等多项大奖。2017年我们有幸认识,并了解到余泽民不仅是作家、匈牙利文学翻译家,更是一位富有爱心的父亲。2019年《裴多菲街8号》初稿完成,我们第一时间告诉余泽民,当时他手上已经有多个翻译项目,经过多次交流,他被我们的诚意打动,同我们达成了合作。这是余泽民翻译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从组稿到成稿的过程中,他耐心倾听我们和作家之间的交流,准确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核,以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翻译文字,最好地呈现原作内容。书中频频出现一些精彩的句子,如“生活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我们想要怎样。”“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品,莫非都是为了让漂泊不定的游魂找到各自的家或归宿?”另外,作者在《裴多菲街8号》这一节中提到裴多菲的诗《黄昏》,并没有全文引用,我们征询作家和余泽民的意见,在得到作家允许后,余泽民对全诗作了重新翻译,比原来国内其它译本更通俗易懂,相信读者读到这个片段,可以体会到200年前裴多菲写下这段诗句时的感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